不要再被那些欲望所生成的六道轮回的幻境牵扯控制
僧伽吒经解读17(回家人解读版)
六、不被欲牵,是真自由
经文:
《僧伽吒经》卷第三
尔时药上菩提萨埵摩诃萨埵白佛言。世尊。何因缘故如来出世。佛告药上菩提萨埵言。善男子。为令众生多闻具足,是故如来出现于世。如来出世开甘露法。若如来出世则知一切法。以方便故,知世间法出世间法,知世间智出世间智。药上菩提萨埵白佛言。世尊。世尊知何等法。佛告药上菩提萨埵言。药上。如来知正法智。药上。以是智故总摄一切法。药上。若众生闻如来出世信法者,此是第一利益。
经文大意:
这时,药上菩萨摩诃萨对佛陀说:“世尊,以什么因缘如来出现于世?”
佛陀告诉药上菩萨说:“善男子,为令众生多闻具足,因此如来出现于世。如来出世开示甘露法。若如来出世则了知一切法。以方便故,了知世间法、出世间法,了知世间的智慧、出世间的智慧。”
药上菩萨对佛陀说:“世尊,世尊了知何等法?”
佛陀告诉药上菩萨说:“药上,如来了知正法智。药上,以此智慧之故总摄一切法。药上,若众生听闻如来出世而信法者,此是第一利益。”
讲解:
“若众生闻如来出世信法者,此是第一利益。”“第一利益”,就是无上、最大的利益。
这里面藏着一个秘密:如来为什么要出世?一切众生在六道的程序中轮回流转,苦无出期,因没有无上福田可种。也就是由于福报不够,故无法出离轮回。如同一个人口袋里只有10美元,要去美国,根本去不了。
如来出世的原因,实乃大慈悲于众生。此慈悲,不是看一个人在街头乞讨,给人家五毛钱的慈悲,而是无量的、遍及一切众生、不可言表、不思议的慈悲,是无相无不相的。故而,如来出兴于世,开甘露法,明道行眼,让众生多闻,从而具足智慧和福报,脱离六道轮回的控制。
有位过去交往的朋友曾问我:“你们学佛修行的人挺蠢的。不能吃肉,不能喝酒,不能骗别人的钱……不能这个,不能那个,那你们为什么活着?”
这个问题问得好。是的,在世间很多人眼里,人生在世就应该放逸享受一番,要不然活着多没意思……
记得当时答道:“我活着的目的,就是不要再被那些东西所控制。”
他不解地问:“你难道不怀念吃肉时那种享受的感觉吗?”
“我知道那个肉上有神识,吃了则有众生受大苦,丢失了应有的大慈悲心,所以不去吃它,也不会去想。”
他听了,愣了好半天,最后说:“哦,我明白了。我们所认为的这些好的东西、好的事情,正好是你们认为不值得拥有、不值得去做的,因为你们拥有更美好的人生目标。”
世人为什么活着?意义是什么?我们为什么要在今天这个社会中持戒?为什么要在这里一起学习《僧伽吒经》?
因为我们不愿意再被那些欲望所生成的六道轮回的幻境牵扯住,不愿意再做种种欲望的奴隶。我们想如佛陀一样有智慧,觉悟一切,获得真正的自由。这是我们学佛修行的根本目的。
这就是“正法智”。这才是“第一利益”。无四相地行一切善法,即得“第一利益”。
七、不生净信,临命终时为忧箭射
经文:
药上。譬如有人出行治生,为得利故将千人众担负金宝。彼人父母告其人言。子善谛听。此金宝者是他人之物,汝好守护莫使亡失。其人持宝未经多时自纵放逸,所持金宝悉皆散失。是时彼人忧箭射心,羞愧惭耻不能归家。时彼父母闻已忧愁悲泣而说此言。我等生此恶子,但有子名生我家内,财物悉皆散失,令我等贫苦,为他奴仆。绝望而死。子闻父母既丧亡已亦绝望死。如是如是。药上。佛说此法,于我法中无净信者,彼无所望,临命终时,为忧恼箭射心而死。如彼父母,为彼金宝绝望忧恼。如是药上。于我法中无净心者,临命终时受诸苦痛。先福受尽后不种善,临死时至忧恼箭射,堕于地狱畜生饿鬼受诸苦痛,作如是言。谁救济我。令我得离地狱畜生饿鬼之苦。
经文大意:
“药上,譬如有人出行谋生,为获得财利之故,带领千人众担负金宝。那人父母告诉他说:‘孩子,好好仔细听,这些金子财宝是他人之物,你好好守护莫使丢失。’其人拿着财宝未经多长时间自纵放逸,所带金子财宝全都散失。这时,那人被忧恼箭射心,羞愧惭耻不能归家。这时,他的父母听说后,忧愁悲泣而说这样的话:‘我等生了这样的恶子,只有儿子之名生在我家内,财物全都散失,令我等贫苦,为他人奴仆。’他的父母绝望而死。儿子听说父母既已丧亡,也绝望而死。
“如是如是。药上,佛说此法,于我法中无净信者,他无所希望,临命终时,被忧恼箭射心而死。如那人父母,为那些金子财宝而绝望忧恼。如是药上,于我法中无净信者,临命终时遭受各种苦痛。先前的福报享尽,之后不种善,临死时至被忧恼箭所射,堕于地狱、畜生、饿鬼,遭受各种苦痛,作如此言说:‘谁救济我?令我得以脱离地狱、畜生、饿鬼之苦。’”
讲解:
接下来,佛陀给药上菩萨讲了一个故事。有一个人借了别人的财宝外出做生意,结果放逸自己,把所有财宝都散失掉了。最后,他的父母和他全部绝望而死。
佛陀以此故事说明一个道理:众生如不能净信佛法,而为五欲[1]、六尘[2]生成的种种幻境所迷惑,那么在临命终时会遭受各种痛苦,由于福报耗尽,又未再种善根,被忧恼箭射之而死,堕入三恶道……
从某种意义上讲,这个世界就是人们想多了想出来的。同理,外面没有天魔,天魔都是自己想出来的。我们一直是在自己加持自己。当加持出某种不善的境界以后,如果在第一念没有转掉它,最终会被自己化现的忧恼箭杀死。
比如有人晚上梦见被人追杀,他可能接下来一连好几天都处于一种莫名的恐惧中,害怕真的被人杀死……实际上,这个景象本是无明妄见的一个虚幻相,是假的,但如果没有立即把它转过来,体认到它本为虚幻,那么在临命终时,就会因自己的恶缘招感而化现出有众生来砍他的头……
一个人如坚信佛陀所讲的“僧伽吒”,他就会把自己内心的错误念头一个一个纠正过来。慢慢地,所有令自己忧愁烦恼的恶因、恶缘、恶相等,都被转化掉了,因其本为虚妄。从此,这个人不会落于三恶道。
[1] 五欲:色声香味触也,能起人贪欲之心,故称欲。《释氏要览》下曰:“五欲谓色声香味触也。《智论》云:五欲名华箭,又名五箭,破种种善事故。”参见《佛学大辞典》,丁福保编。
[2] 六尘:色尘、声尘、香尘、味尘、触尘、法尘。尘者染污之义,谓能染污人们清净的心灵,使真性不能显发。又名六境,即六根所缘之外境。参见《常见佛学辞汇》,陈义孝编。
八、救子祭天,子死父母亡
经文:
又如父母告其子言。未来病苦,病有死苦。汝等得解脱时见行识生,身受苦痛遍体燋恼。自观已死,眼不见色,耳不闻声,四支皆痛,必归于死,遍体顽痴犹如木石无所觉知。父母语言。莫作是语,令我怖畏。观身无热,亦无余病,惟见死怖。我当归谁。谁救济我。父母若天,谁能救拔。父母议言。祭祀天神必得安隐。子答父母。当速祭祀以求安乐,速至天祀问守庙人。时彼父母到天祀中烧香求愿。守庙者言。天神瞋怒,须杀羊杀人以用祭祀。汝子可脱。尔时父母自思惟言。我等云何。我既贫穷。若天神瞋我子必死。若天神喜必得大恩。时速归家尽卖家财得羊一口。复语余人。且贷我金十日相还。若无相还我身当为君作奴仆。其人得金诣市买人。所买之人不知当杀以祭天祀。病人父母愚痴无智竟不至家,直诣天祀语守庙者。汝速为我设祭天祀。尔时父母自杀羊杀人然火祭天。然后天下告彼父母。汝等莫怖。我护汝子令得安隐。尔时父母踊跃欢喜作如是言。天神与我大恩令我子差。时彼父母欢喜还家见儿已死。尔时父母见子死已生大愁恼,忧箭射心绝望而死。佛告药上。善男子。近恶知识亦复如是。
经文大意:
“又如父母告诉其子说:‘未来有病苦,病有死苦。你等临命终得解脱时见到行识生起,身受苦痛,遍体如火烧焦般苦恼。自观已死,眼不见色,耳不闻声,四肢皆痛,必归于死,遍体顽痴犹如木石无所觉知。’父母说了此语。其子说道:‘莫作此语,令我怖畏。观察自身无热,也无其他的病,只看见死亡怖畏。我应当归依谁?谁救济我?父母若天,谁能救拔?’父母商议道:‘祭祀天神必得安宁。’其子回答父母:‘应当速去祭祀以求安乐,速至天祀询问守庙人。’
“这时,他的父母来到天祀中烧香求愿。守庙者说:‘天神瞋怒,须杀羊、杀人以用祭祀,你儿子可以脱离死苦。’这时,父母自思惟而说:‘我等怎么办?我们既已贫穷,若天神瞋怒,我子必死;若天神欢喜,必得大恩。’
“这时,他们疾速归家,尽卖家财,得到一头羊。又对他人说:‘暂且借贷我金,十日相还。若无相还,我等之身当为您作奴仆。’此父母二人得到金子去到市场买人。所买之人不知当被杀用以祭祀天祀之神。病人父母愚痴无智,竟不至家,直接到天祀对守庙者说:‘你速为我们安排祭祀天祀之神。’这时,病人父母亲自杀羊、杀人,燃火祭天。然后天神下来告诉那人父母:‘你等莫怖畏,我保护你们的孩子令他得到安宁。’
“这时,父母踊跃欢喜,作如此言说:‘天神赐与我们大恩,令我子病愈。’这时,那人父母欢喜地回到家,看见儿子已死。这时,父母见儿子已死,生起大愁恼,被忧恼箭射心,绝望而死。”
佛陀告诉药上菩萨:“善男子,亲近恶知识也是如此。”
讲解:
这里,佛陀讲了另一个故事。有父母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免于死苦,来到天祀,烧香求愿。守庙人说:“天神瞋怒,须杀羊、杀人以用祭祀,你儿子可以脱离死苦。”于是,他们用自己家里所有的钱和向别人借来的钱,到集市上买了一只羊和一个人,并且没有告诉那个被买来的人,他是要被杀死用来祭祀天神的。之后,他们再次来到天祀,把羊和人杀死,用火烧了祭祀天神……然而,此人的父母回家后一看,儿子还是死了。他们非常痛苦,绝望而死。
佛陀告诉药上菩萨:“善男子。近恶知识亦复如是。”
有人总是不能于佛法生起正信,原因就是内心有恶知识。有时候,恶知识是由宿世间的恶因缘所招感的。恶知识不相信放逸和做恶事将来会受大苦,不相信戒律和因果,不相信因地不正,果地必受报应。所以,佛陀讲这个故事来告诉我们,如果不信佛陀所讲,就如同亲近恶知识一样。
九、地狱天上,果报迥异
经文:
尔时药上菩提萨埵白佛言。世尊。如是众生堕于何处。佛告药上菩提萨埵。善男子。莫问是事。药上菩提萨埵白佛言。世尊。愿佛慈悲说如是人堕在何处。佛告药上菩提萨埵言。善男子。汝今谛听。其人母者堕于大叫唤地狱之中,其父堕于众合地狱,其子堕于火烧然地狱,守天庙者堕于阿鼻大地狱中。尔时药上菩提萨埵摩诃萨埵白佛言。世尊。彼枉死人生于何处。佛告药上菩提萨埵言。彼枉死人生于三十三天之上。药上菩提萨埵白佛言。世尊。彼枉死人何因缘故,生于三十三天之上。佛告药上菩提萨埵言。善男子。汝今谛听。彼人临死时,起一念净心归依佛陀。以此善根当六十劫,受于三十三天之乐,八十劫中自识宿命,所生之处离诸忧恼,生生之处离诸忧恼一切苦灭。药上。近恶知识不得入于涅槃。
经文大意:
这时,药上菩萨对佛陀说:“世尊,如是众生堕于何处?”
佛陀告诉药上菩萨:“善男子,莫问此事。”
药上菩萨对佛陀说:“世尊,愿佛慈悲,讲说如此之人堕在何处。”
佛陀告诉药上菩萨说:“善男子,你今仔细听。其人母亲堕在大叫唤地狱之中,其父堕在众合地狱,其子堕在火烧然地狱,守天庙者堕在阿鼻大地狱中。”
这时,药上菩萨摩诃萨对佛陀说:“世尊,那个枉死之人生于何处?”
佛陀告诉药上菩萨说:“那个枉死之人生于三十三天之上。”
药上菩萨对佛陀说:“世尊,那个枉死之人以什么因缘,生于三十三天之上?”
佛陀告诉药上菩萨说:“善男子,你今仔细听。那人在临死时,起一念净心归依佛陀,以此善根当在六十劫中,受于三十三天之乐,八十劫中自识宿命,所生之处离于各种忧恼,生生世世所生之处离于各种忧恼,一切苦灭除。药上,亲近恶知识不得入于涅槃。”
讲解:
为什么药上菩萨能与佛陀就“僧伽吒”一问一答?这源自药上菩萨宿世间所发的愿力:在诸佛成佛讲解“僧伽吒”时,我当助其弘法。所以,他才在这里向佛陀提问。许多菩萨都曾发过这样的愿力。这个愿力是非常重要的。
这里,佛陀所答,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反差:那个被杀掉用来祭祀的人死后生到三十三天,而这件事里的其他人都纷纷堕入地狱。为什么会这样?
佛陀说,这个枉死之人临死时起了一念净心,归依佛陀,因而生天,并得种种利益。这个枉死之人如起瞋心,也有可能堕入地狱,但他因临死时起一念正信而得一善果。
打个比方,如果把这个时空范围之内的一切,都看作大大小小的不同程序,那么佛陀是属于所有程序之外的。因为佛陀心离三界,不受生灭程序的控制,故而没有穷尽,故说“如来是无尽福田”[1]。
此人以一念净心归依佛陀,故得如此殊胜的果报。反之,“近恶知识不得入于涅槃”。恶知识会使我们不能生起正信,不能正信就不得入于涅槃。
在这里,大家不要用攀缘心去想,而是淡淡地、静静地、心柔似水地去体会,就会明白了。
[1] 参见《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》。
(未完待续)
解读14:大家以饭食供佛时,如果内心还有供佛的念头,那么还是在修人天福德.
解读13:修学“僧伽吒”的一个关键点——大出离心!
解读12:来此集会的所有众生,在过去的某一瞬间,曾经丢掉我慢,对“僧伽吒”生起大恭敬心
解读11:轮回是因无明妄见而有;身体的种种感受,是因我执分别招感而生
解读10:“僧伽吒”可因众生的因缘,化现出仙人像,如来像.此法是显示如来身的,故此法的力量与佛平等
解读08:一定不要以“为自己有所求的心”去受持,流通此法.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根,是为魔业
解读06:如果我们善根福德因缘不具足,就不会在今天这个地方听到“僧伽吒” 解读05:“僧伽吒”真正的法力来自于出离心.如无出离心,便会沉沦六道无有出期
解读04:大恭敬心是学习“僧伽吒”的基本条件之一,否则易事倍功半解读03:“僧伽吒”是一切正法聚,如失去一切正法,众生就没有了根基,像浮萍一般漂泊不定